重庆电子学会

2018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情况公示

重庆市电子学会关于推荐2018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工作已于2018826日全部结束。经各会员单位推荐,此次共有3人提交了申报材料。

根据重庆市电子学会《关于组织推荐2018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要求,现将申报情况公示如下。公示期自2018827日起至92日止。公示期内,如对以上申报有异议,请向重庆市电子学会秘书处反映。

联系电话:023-62480371

  址:重庆市南岸区崇文路2号重庆邮电大学信科大厦151508

2018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报奖人名单

单位名单

项目摘要

1

基于知识互联技术(KT)的企业开放共享平台-轻推

李强、张晓辉、邢科、郑强、孙敏、宋扬、刘强、周聪、王志伟、周松、陈正国、杨明进

中冶赛迪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传统的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面临信息分散、办公效率差、体验差、重复投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传统软件或系统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设计和研发一套基于知识互联技术(KT)的企业开放共享平台,企业级信息化领域的重大突破和技术创新

    企业信息系统异构独立、不互通、使用体验差、学习成本高、重复投入大等重大问题,直接导致企业办公效率低下,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打造基于知识互联技术(KT)的企业开放共享平台,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痛点,但在技术实现方面存在大数据量和高并发导致的响应速度慢、垂直应用架构不完备、信息同步及推送效率低等一系列重大难题,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项目完成单位从2014年起,历时3年的自主设计和研发,攻克大数据量和高并发导致的响应速度慢、垂直应用架构不完备、信息同步及推送效率低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形成了一整套知识互联关键技术,并基于知识互联技术打造了企业开放共享平台。项目研究成果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测试、验证和完善,经受了运用实践的长期检验,在企业信息化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创新成果包括:

    1分库分表中间件(QT-JDBC)技术:自主创新研发了分库分表中间件QT-JDBC,解决了少量数据增删改查效率低以及大数据量和高并发导致的响应速度慢等问题。

    2分布式服务框架:自主创新研发了分布式服务框架,包括:服务发现、服务治理、负载均衡等技术,解决了当前垂直应用架构不完备的问题,为知识互联技术提供了框架技术保障。

    3消息推送及同步:自主创新研发了消息推送和同步技术,解决了信息同步及推送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消息的毫秒级响应和必达,为知识互联技术提供了技术保障。

    4轻量型模型驱动架构MDA:自主创新研发了轻量型模型驱动架构MDA,拓宽了技术选型,提高了核心公共功能配置。

    项目成果已获得10项软件著作权,广泛运用到了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领域,切实解决了企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项目成果已推广到中国五矿集团、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中冶赛迪集团、中国恩菲、国家电投、江苏省电力设计院、中煤科工集团等13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近两年为完成单位新增销售额9543.42万元,新增利润1746万元。基于知识互联技术(KT)的企业开放共享平台,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分库分表中间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

 面向复杂环境的基础设施结构的多尺度、多维度健康监测技术及应用

 赵明富、李锐、钟年丙、罗彬彬、刘琳、宋涛、汤斌、王博思、祖晖、周逸、王勇、刘宝玉、陈红霞、周坤、梅义

重庆理工大学

基础设施在其服役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生物化学侵蚀腐蚀和物理损伤疲劳威胁,轻则影响设施结构健康状况重则造成系统坍塌灾难,给社会安全带来危害。提升生--物耦合环境下基础设施结构的综合监测与紧急预警能力,是国内外土木建筑与交通工程健康安全领域公认的难题。近8年来,面向复杂环境中设施结构全面健康监测、灾害准确预警、灾后损伤评估的迫切需要,在国家自然基金和重庆市重大专项支持下,团队完成了复杂生化物环境下基础设施结构监测的原创技术、工程产品设计与系统集成研发,取得多个创新成果,在保障设施安全上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

1)针对复杂生化环境对设施结构安全影响评估难题,提出生物介质(微生物膜厚度/活性、微藻、细菌成分等)和化学量(金属离子浓度、pH值等)复合检测法,研发了光纤生化复合传感新技术及装置,提升了生化环境对结构侵蚀损伤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针对基础设施在复杂物理场中的性能监测及预警难题,研发了基于多物理参数(力、位移、振动、温湿度等)的环境自感知和健康自诊断一体化技术及装置,提升了结构健康监测水平和抗极端灾害预警能力。

3)基于复杂环境与基础设施安全的关联性,研发材料-介质微观作用机理和监测器件宏观效应结合技术,解决了生--物耦合下的产品工程设计难题,提升了复杂条件下的系统综合性能。

4)针对基础设施结构长期健康监测的复杂环境和全域监测要求,揭示了结构损伤演化特征及灾变规律,研发了多水平损伤识别和多等级安全预警软件,构建了全局多维度的结构健康监测预警与评估系统。

获权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43个(含4个地方标准),发表高水平论文20篇(含SCI一、二区论文6篇);面向桥梁、隧道、道路、大坝、电缆、建筑等结构监测的重大需求,开展了近10种典型健康监测与损伤评价的应用。经检测,成果整体水平国内领先,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国内外土木工程与交通业迅猛发展大背景下,交通重大结构、建筑工程设施的服役健康安全水平与灾害准确预警评估面临极大的挑战,该成果满足了复杂生化物环境下的多类典型重大设施结构在线集成监测与预警需求,已在重庆市和国内10余家结构监测知名单位和上百个工程项目进行推广应用,近三年实现销售收入4.33亿元,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有序方面取得突出的综合效益,引领了本领域技术进步,为我国发展复杂服役环境下基础设施结构的先进新型一体化健康监测技术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3

面向智慧专网的信息传输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科技学院

 

1.主要技术内容

本项目构建了面向应用维度的柔性网络架构,提出了适应弹性网络模态的演化拓扑与路由机制,实现网络拓扑状态差异化更迭下的可靠信息传输,并设计了适应尺度变迁业务驱动的网络资源接入控制方法,创建了高效的跨时空维度下资源管理与业务的耦合关联机制,最终实现网络形态的动态迁移与应用逻辑行为间的自适应匹配,对行业领域中的智慧专网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具体技术发明点为:

1)发明了面向弹性应用的柔性网络架构:针对“三重耦合”特性所导致的各种弊端,发明了资源映射与功能层进协同的智慧柔性网络架构,强化了智慧专网中网络元素集合间的契合效能,有效解决了应用变迁与动态资源间高效协同难题,满足了专网的“多维虚拟化”、“资源与功能一体化”等迫切需求,且该网络体系未见国际同类技术成果报道,其中部分关键技术获首届重庆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2)发明了适应弹性网络的拓扑演化与路由机制:针对现有网络中承载业务的传输效能低下问题,首次提出ESrcRREGeRAF路由机制,并发明了拓扑演化与路由机制联动规划机制和面向业务感知的拓扑管理策略,抑制了柔性网络拓扑差异化更迭(交叠和延展)产生的涟漪效应,有效解决了动态网络拓扑下的传输效能低下难题,大幅提升了网络资源利用效能,其中部分关键技术(ZL201010553882.6)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3)发明了基于虚拟资源优化的高效接入控制方法:针对传统异构网络接入管理僵化难题,发明了融合业务平面、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的资源接入管理单元,提出信息流、业务处理流和路由信息流的协同管理机制,有效解决了网络接入资源的灵活、差异化管理难题,实现了动态应用场景下的精细化接入管理,其中部分关键技术(ZL201110078197.7)获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4)发明了时空维度下的资源管理与业务耦合关联机制:针对智慧专网中场景适应、业务形态迁移和资源效能的共向提升难题,通过提出面向网络管理与业务调度耦合关联环境的自主资源管理框架,发明多级QoEQoS的动态联合规划机制,有效解决了网络负载与业务调度之间动态匹配难题,大幅提升了面向个性化动态业务的网络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品质,其中部分关键技术(ZL201210211933.6)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2. 技术成果

公开发明专利160项(其中授权107项),制定国家标准7项,发表SCI/EI论文38篇,并获首届重庆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项中国专利优秀奖和多项高品质产品奖,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5项。

3.技术经济指标

近三年,本研究成果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5.6亿元,新增利润2.6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经国际TollyGroup/国家泰尔实验室等权威机构测试和省级科学技术成果评价表明:整体技术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关键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明显优于美国现有HNR高速动态组网系统、WMN自组网系统等同类技术产品。

4.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相关技术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全国多个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的无线组网、多个省//高校中高性能计算/智慧云的信息传输,以及国家外交部、审计署、质检总局、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建设银行、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等部委/央企的大数据专网平台的接入、传输与管理,和多届奥运会、APEC等重大活动的信息保障,对我国该领域产业结构革新与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